“青春志愿服务基层供销行 主题教育学习实践显担当” ——电子与信息学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者:姚铖发布时间:2023-08-12浏览次数:14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依托供销背景推动科技助农、引导鼓励青年投身乡村振兴、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电子与信息学院辅导员姚铖、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贲卉贝和教师梁龙兵带领10多名学生于7月末至8月初赴盐城和如皋开展“青春志愿服务基层供销行,主题教育学习实践显担当”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26日实践队来到中皋农产品供应链有限公司,交流会上,辅导员姚铖对学院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王经理介绍了企业的概况以及供销涉农企业对职业院校专业的要求,双方还探讨了如何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为个人发展、地方行业以及供销事业服务以及后期合作事项如何落地等内容。

  会后,王经理带领着实践队参观了毛豆加工流水线,从毛豆清洗、漂烫杀青、低温冷却、到风干沥水、分选挑优,再到真空包装、速冻贮藏,整个环节高度自动化、控制精准,效率提升。师生们纷纷表示通过参观更加了解了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并认识到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于乡村振兴和供销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引发了在全国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示范性高职学院的我们对于涉农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深刻思考。

8月8日实践队来到盐城农旅朗坤农科园,在陈经理的带领下,实践队参观了“生产经营一张网”“管理服务一朵云”“数据资源一张图”的三农云大数据中心;学习了利用垂直层叠的种植架构,通过人工灯光、温度和湿度控制等手段,实现了全年无季节限制的农作物种植理念;目睹了用无人机、传感器、智能排灌等技术,实现了自动化农业生产、智慧化农业管理的350亩无人农场。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有的学生志愿者背上喷雾器给农作物消暑、有的操作农机下田耕作、还有的深入田间勘测数据。通过参观和实践,志愿者们体会到了农民在日常的农业生产中所面临的辛劳和挑战,同时对现代农业技术和智能化农业的发展方向感到无比震撼和兴奋。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望为农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和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8月9日至8月10日,实践队分成两组深入盐城市天场镇14个村委会进行农村发展现状以及供销合作社深化综合改革在农村落实情况的调研。通过师生与村干部就本村人员流动、土地流转、农产品供给与销售,供销合作社在当地发挥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一番深入交流之后了解到在有些地区,供销合作社改革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通过改革,合作社的组织结构得到了优化,农民参与度增加,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得到拓宽,农民的收益也得到了提升。还有些地区,供销合作社改革仍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可能存在管理不善、资金短缺、市场竞争压力等问题,导致改革进展缓慢或效果不明显。村干部表示:为了更好地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需要加强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合作社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同时也需要农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的目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8月11日实践队来到滨海县红色文化纪念馆以及滨海县烈士纪念馆。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实践队了解了盐阜老区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发展和不断壮大的过程以及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各个历史阶段发生在盐阜大地上的重大战斗事件和英勇人物。最后姚铖老师带领队员们重温入党誓词,从中汲取奋进力量,激励队员们继承革命先烈遗志,继续发扬革命传统,以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中去,用实际行动践行供销人使命,为供销事业蓬勃发展添砖加瓦。

此次历时五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使实践队员们深刻感悟了盐阜革命老区的文化底蕴,传统是要继承的、乡村是要振兴的、供销是要崛起的。这次往返各地行程近七百公里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给队员们以教育,为学院树形象,既是一堂生动的党性教育之旅,亦是一堂珍贵的调查研究之课。师生们走出校园,走向基层,不仅在实践中充分学习了“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深刻内涵,同时感受了盐城市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以及“数字乡村”推动现代化农业农村发展的创新风貌。电子与信息学院将以深厚情怀和责任担当,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精心耕耘、奋发进取,听党话、跟党走,弘扬商院“自加压力、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为建成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一流高职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